凯时网站

【榜样】| 柔肩担重任 “智造”铸“芳华”——记凯时网站股份劳动模范李华
发布时间:2025-08-07     作者:     浏览量:27

f2e0a77bf83aa6f35e588b650a833ce_副本.jpg

她扎根生产一线26年,用严谨的管理智慧、精湛的业务能力和“把车间当战场”的奉献精神,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关,成为同事们眼中“靠谱领路人”。她就是凯时网站股份2023-2024年度劳动模范、本部机加工车间副主任李华。

精准计划  筑牢生产“压舱石”

“生产不能凭感觉,得靠章法。”这句挂在李华嘴边的话,是她推动生产变革的初心。

面对车间产品种类多、工序交叉复杂的难题,她将传统“全面配套”模式改为“分层分部分精准配套”,按组装顺序拆分部件,制定“工序衔接时刻表”。为确保计划落地,她创新“五级闭环管理”机制:车间看板实时更新进度,计划员分解时间节点,调度员核对物料到位,班组长落实工序衔接,她本人每日三次巡查督办。从计划源头改革,从“模糊安排”到“精准到件”,使车间计划完成率从75%跃升至98%,每批次生产周期平均缩短5天,生产效率显著提升。

以人为本  激活团队“新动能”

车间管理让人动起来、设备转起来。”李华打破传统生产思维,车间焕发新活力。

图片

2024年初,车间生产任务饱满,需要安排“三班倒”才能保证按时完成任务,但一线员工人手不足李华经过反复测算,大胆推“一人双机”模式14台性能匹配的机床,组织培训员工一人同时操作两台设备。通过优化工序衔接、调整作业节奏,这些设备的生产效率提升68%,员工月收入平均增长32%,真正实现“企业增效、员工增收”的双赢。

为破解“工种忙闲不均”难题,她组织开展“一专多能”计划,要求每位员工至少熟练掌握两种设备操作技能。钳工何师傅原本只操作摇臂钻,经过培训后,他又掌握了铣床、标节专机的操作方法,在钳工任务不饱和时主动补位,单月能多完成10余种生产任务。这种“一专多能”模式让车间人员利用率提升25%,彻底告别“有人没事干、有事没人干”的窘境。

技术创新  打造增效“助推器”

“光靠管理不够,还得靠技术破局。”李华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,常年与车间技术团队扎根一线,从工艺改进、工装研发到设备挖潜,打出一套提质增效组合拳”。

图片

2023年以来,她带领团队共申请了6项实用专利。其中,针对摊铺机履带、牵引臂等成对制造的工件,她牵头研发的“成对加工工装”,将换装时间从两个小时压缩至半个小时;通过优化数控钻床加工路径,减少无效空载,使600吨米横斜腹杆日产量提升20%。她主持制作的37项工装夹具,不仅使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%以上,更节省了大量生产准备时间。

精打细算  打好降本铁算盘

认真践行“四种经营理念”,李华把降本增效融入生产每个环节,从刀具、油品到设备维修,精打细算“过日子”。

她推行“刀具参数标准化”,根据不同材质制定切削参数,使刀具寿命延长20%;对4种常用油品实施“定量管控”,明确更换周期和添加标准,年节约油品费用3.6万元;细化设备维修台账,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故障,组织精修组攻克维修难题,为车间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。一系列举措下,车间制造费用从3.28元/小时降至2.01元/小时,降幅达38.7%。